本报记者 欧阳军 通讯员 邓生祥 叶寒竹 谭书洋
拔姜、清理、剪枝、打包……这一段时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马桥镇磻溪村的种姜大户王飞正忙着同30多位工人抢时采收新姜。初冬时节,暖阳和煦,汝城县的小黄姜喜获丰收。姜农在地里忙着采收,各地商贾络绎不绝,路边物流车辆排起长队……
汝城小黄姜个头小、质地鲜嫩、辛辣味浓,颇受市场青睐。近年来,汝城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依托“企业+合作社+大户+种植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生姜产业,在延链补链、提升科技应用、对接市场需求等方面久久为功。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汝城县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全面开花,老百姓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研发新品种,不再隔年轮种
“种了30多亩小黄姜,亩产4000余公斤,按目前每公斤7元的收购价,扣除人工费、管护费和种植成本后,每公斤能挣4元多。”掰着指头算账,王飞越说越高兴,“种好生姜,年收入好几十万元。”
51岁的王飞过去一直在外务工,眼见不少乡亲靠种姜发家致富,也回到家乡种起了小黄姜。7年间,他除在本村种姜,还在附近的宜章县扩种,生活越过越红火。
在马桥镇,像王飞这样的种姜户比比皆是,全镇共有近1万户涉足种姜。但基于生姜体内病毒侵染积累、抗逆性下降,需要隔年轮种、本地土地不够用的现实,除了到临近县,甚至有的姜农远走广东、江西等地发展“飞地经济”。
为走出这一困境,当地使出“科技大招”,致力新品种研发。“看看,用脱毒姜种种出的小黄姜品相不赖、质地好,产量也高,抗病性强,还可在相同地块连年种植。”站在自家生姜种植基地,汝城县小黄姜品种脱毒与绿色高效栽培中心负责人袁军辉举着鲜嫩的新姜高兴地说。
2021年9月,袁军辉成立郴州辰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汝城小黄姜产业园实施姜种脱毒与绿色高效栽培项目。2023年,他投入使用脱毒组培室,在育苗大棚中完成第一批育种培育,今年又移栽到普通田地种植,获得成功。“相比传统姜种,脱毒姜种宛如生姜‘芯片’,种植风险低,很划算。”袁军辉对脱毒姜种的推广应用信心满满。
冷链保鲜,实现错峰销售
“真是抱歉,冷库暂无空位”“腾出空间后,再接收新姜入库”……连日来,位于马桥镇霞留村的汝城县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送货推车来来往往,人员进进出出,现场热闹繁忙,该中心负责人朱万兵的手机响个不停。
“各地姜农都想送新姜过来贮存,但冷库早已预订一空。”迎来送往间,朱万兵陷入了“幸福的烦恼”,“看来我这条路子算是走对了。”
每逢汝城小黄姜采收季,也正值全国生姜蜂拥上市时节,销售难、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在所难免。过去,为实现错峰销售增加收益,当地农户一直靠挖地窖来贮姜,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损耗也高。家乡姜农的“急难愁盼”,让一直在广东东莞从事小黄姜贸易销售的朱万兵记挂在心。
2021年6月,朱万兵返乡注册成立汝城县鑫隆农业开发公司,在县镇两级各部门的悉心帮扶下,投入7000万元在霞留村新建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成为市内首家生姜冷藏、加工、销售的专业基地。如今,冷库不仅为当地姜农提供保鲜存贮服务,还以每公斤7至8元的价格收购了不少云南、贵州的生姜。
近年来,汝城县通过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在马桥镇发展种姜专业合作社46家,引进培育鑫隆、思德胜、辰逸、福源、姜来5家农业企业,共投资1.5亿余元,建成标准化小黄姜冷库8万立方米,为小黄姜产业延链补链,提供支撑。
暖阳照耀下,位于马桥镇S346省道边的汝城小黄姜产业链开发项目新厂熠熠生辉,室内工人们正忙碌着收贮新姜。“今年4月开始动工新建,没想到6、7月份就已经预订满了。”项目负责人何威介绍,一期项目2.8万立方米冷库10月建成,可储存小黄姜2万吨,眼下正满负荷运行。
“马桥镇逐渐成为生姜集散地,大家都喜欢到这边交易,价格更高、贮存品质更好。”广东客商谢孝生今年收购了40万斤云南二黄姜贮存在何威的冷库里。
“依托冷链保鲜,将生姜过去高达20%的损耗率减低至眼下的5%左右,把贮存期延长至一年以上,助力产销两旺。”汝城县人大代表朱良兵投资新建了保鲜冷库后,除在马桥镇、泉水镇发展种植的近100亩小黄姜外,还到外省收购了10万多吨生姜待价出售。
集链成群、集群成势。如今,汝城县小黄姜冷链集散产业园采取集约收购、统一储藏、集中销售等方式,破解了“新姜难藏、客商难买、农户难卖”问题,推动小黄姜走俏长沙、广州、南昌、杭州、重庆等地,年产值达到20亿元,带动了1万多人务工增收。
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
新品种、新技术,背后是科技支撑。近年来,汝城县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仅组织本土科技员积极参加上级培训班提升素能,深入农业基地开展培训服务,还主动出击争取农业科技院校的支持,组建科技专家服务队,开展姜种培育、产品研发等课题攻坚,不断推动小黄姜产业全链条发展。
依托科技创新,汝城县福寿生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宋海剑于2022年引进设备,把次品姜加工成姜粉足浴包、泡足干姜片等产品,还开发了干姜片、姜茶等深加工系列产品,2023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过去,农户手中的次品姜随意丢弃,影响环境卫生,如今通过加工利用变废为宝。”宋海剑颇为自豪地说。
小黄姜,大产业。从过去单一种植直销,到如今产业链全面开花,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汝城县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