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果消费市场,凤梨凭借酸甜多汁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最初单纯的鲜食,到如今各类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凤梨产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其背后的深加工领域更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近期一系列围绕凤梨的新闻事件,也让我们看到这一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3月6日,2025海南凤梨产销会暨海南省凤梨产业协会首届年会在临高县盛大开幕。这场盛会吸引了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参与。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2024年海南凤梨种植面积超36万亩,总产量71万吨,总产值达3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这不仅彰显了海南在凤梨种植领域的强大实力,更为凤梨深加工产业的腾飞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会上,不少专家指出,随着凤梨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休闲零食、功能性饮品、健康食品等领域对凤梨深加工产品的需求愈发旺盛,这为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创新是推动凤梨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今,冻干技术在凤梨加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它能让凤梨果肉完好保留原本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实现从“限时鲜销”到“四季可销”的跨越,极大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发酵技术也为凤梨加工带来了新契机。一些海南企业借助发酵技术,成功生产出凤梨酵素、果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产业链附加值提升5至8倍。凤梨酵素富含多种酶类和维生素,具有促进消化、抗氧化等功效;凤梨果纤维则在健康食品领域备受青睐,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在产品品类方面,凤梨深加工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台湾“凤梨博士”黄来裕在厦门开办的凤梨酥观光工厂,就为休闲零食领域提供了成功范例。黄来裕培育的凤梨香味浓郁、甜酸适口,是制作凤梨酥的优质原料。其观光工厂采用“前厂后园”模式,游客既能参观凤梨酥的制作过程,还能亲自参与制作,感受田园采摘的乐趣。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工厂的凤梨酥供不应求。同样,来自台中的“新农人”陈鸿兴在平潭打造的凤梨产业园,不仅生产凤梨酥,还开发出凤梨果脯、凤梨茶等衍生产品,并将产业园打造成集种植、采摘、加工、研学、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丰富了产业业态。
在饮品领域,传统的凤梨汁通过与其他水果、蔬菜搭配,衍生出凤梨芒果汁、凤梨胡萝卜汁等复合果汁,既丰富了口味,又提升了营养价值。此外,凤梨气泡水、凤梨果酒等新兴饮品也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满足了年轻群体对个性化饮品的需求。在调味品方面,凤梨丰富的有机酸和酶类,使其成为制作凤梨酱、凤梨调味汁的理想原料,这些调味品为餐饮行业和家庭烹饪增添了独特风味。
区域间的产业协同与深耕,也为凤梨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临高县作为海南凤梨核心产区,通过“合作社+4.0”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化种植,并建成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未来,临高计划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生态化的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打造全国凤梨深加工集群与地理标志品牌。而万宁市龙滚镇早已打造出海南最大的凤梨生产基地,年出岛量占全省2/3,通过创建“龙滚凤梨”公用品牌,构建起种植、加工、营销、物流、休闲旅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了全产业链价值的提升。
尽管凤梨深加工产业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力低下;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从原料采购到产品质量检测,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许多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为突破这些瓶颈,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持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政府和行业协会需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企业要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多种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的推动下,凤梨深加工产业有望实现新的突破,为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