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初加工是现代农业做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基础。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有利于减少农产品损失、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对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做好2025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农产品初加工薄弱环节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近日,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印发了《2025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扶持建设粮油、果蔬、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项目31个,全面提升项目区特优农产品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环保化”水平,加快推进山区农村米面油加工机械更新升级,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促进项目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65%以上,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推广标准化农产品初加工装备150台(套),形成600万吨的农产品初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构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体系和初级农产品基础供应体系。
根据《方案》,山西省将重点聚焦粮油、果蔬等大宗农产品,小杂粮、中药材、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围绕脱壳、分离、清理、分级、烘干、压榨、破碎、包装、贮(冷)藏保鲜等初加工需求,充分利用省级财政支农资金775万元,在全省11个市的31个县(市、区),扶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产业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中小型企业(已承担过本项目建设任务的经营主体、单位除外),建设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项目31个。
具体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1、推进粮食油料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共14个项目区)。支持古交市、云冈区、灵丘县、屯留区、潞城区、陵川县、怀仁市、盐湖区、五台县、河曲县、偏关县、大宁县、离石区、交城县等14个县(市、区),开展粮油作物初加工,重点推广小麦、玉米、小杂粮等农产品清理脱壳、磨粉碾米、烘干保质、分级包装等,油料柔性脱壳、去皮分离、压榨沉淀、过滤灌装等初加工成套设备,实现粮食油料的减损增效、提质增值。
2、推进果蔬清选分级保质机械化发展(共6个项目区)。支持高平市、山阴县、右玉县、临猗县、隰县、石楼县等6个县(市),开展果蔬初加工,重点推广果蔬清洗选拣、分级分选、切分压榨、脱水烘干、预冷冷藏、杀菌包装等技术装备,保持果蔬品质,提高果蔬产地商品化处理率,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3、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共4个项目区)。一是支持平顺县、芮城县、翼城县等3个县,开展中药材初加工,重点发展净制、切制、干燥、分选、包装、贮藏等技术装备,保障中药材品质独特的加工需求。二是支持太谷区开展玫瑰茶初加工,重点发展分选成型、杀青烘干等技术装备,提升玫瑰茶品质,推进玫瑰茶特色产业发展。
4、推进畜禽水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共3个项目区)。一是支持盂县开展鱼类产品初加工,重点推广分等分级、清洗分割、保鲜冷冻、灭菌包装等设施设备,推进技术装备成套化、自动化;二是支持文水县开展畜产品初加工,重点推广定形切割、分级包装、灭菌冷冻等设施设备,为保障肉品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支持祁县开展禽蛋初加工,重点推广集收、整理、清洗、杀菌、风干、喷油保护、检验称重、分级包装等成套技术装备,提高蛋品卫生质量。
5、推进民生米面油
加工设备提档升级(共4个项目区)。支持云州区、阳高县、平定县、夏县等4个县(区)开展农村米面油初加工机械设备提档升级,重点推广先进适用的碾米磨粉、清选制糁、榨油过滤、储存灌装、分级包装等米面油初加工设备,有效提升山区农村民生机械的现代化、安全化水平,保障农民群众粮油加工的便捷化、经济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