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又名松实、果松子、海松子,是松科植物红松等的种子,是常见的坚果之一,颗粒小,壳光滑。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凭借小小的松子,经过40多年的产业发展,逐渐智能化的生产,完成了从小作坊到“松子之都”的华丽蜕变。
松子,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坚果,在我国有着独特的产业发展脉络。我国松子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的野生红松需历经50年才开启结籽历程,且成熟期长达2年左右,这使得松子的获取显得尤为珍贵。此外,云南地区产出的松子为落水松子,与普通松树有所不同,四川、贵州等地也有这种松子产出。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在全球松子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梅河口市为例,这座并非松子主产区的东北小城,却成为了世界松子加工集散中心。梅河口市现有果仁加工企业30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零售专卖店55家。2024年,梅河口市松子成品产量5.32万吨,总产值60.62亿元,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9.62亿元,其松子产业从最初简单的脱壳、烘干、加工成松仁出口,发展到如今机械化大生产和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模式,2023年更是被世界国际坚果协会命名为“全球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
每年从8月末开始,到第二年4月份结束,像梅河口的众多企业,如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会将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及国内各地的松子原料大量运回,进行加工后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梅河口的很多松子加工企业,除了在国内主要产区收购松子之外,还在俄罗斯、蒙古国设有工厂,当地收购松塔后进行初步加工,再将松子仁运到梅河口市进行进一步精细加工,最终将符合标准的松子仁销往国内外。
松子加工产业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深加工产品也丰富多样。在食品领域,除了常见的原味松子、炒制松子,还有松子酱,它可以涂抹在面包上,增添独特风味;松仁露,口感清甜,富含松子的营养;松果布丁,以松子为原料制作的布丁,口感细腻,有浓郁的松子香气。
松子加工流程一般包括原料筛选、脱壳、果仁分离、烘干、分级、包装等环节。原料筛选主要是去除杂质和坏籽;脱壳是将松子外壳去除,这是加工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果仁分离是将脱壳后的果仁与壳屑等分离;烘干是为了控制果仁的水分含量,保证其品质和保质期;分级则是根据果仁的大小、饱满度等进行分类;最后进行包装,便于销售。
近年来,梅河口市相关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推动松子加工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在各个加工车间,X光筛选机、色选机、自动化包装线等先进设备随处可见,对松子加工后的成品品质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传统的人工脱壳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对果仁造成损伤,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松子脱壳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以某款常见的松子脱壳机为例,它采用特殊的机械结构设计,通过挤压、摩擦等原理,能够高效地将松子外壳去除。而且,该设备通过精准控制脱壳力度和方式,能有效降低对果仁的损伤率,保证了松子仁的完整性和品质,使得加工出的松子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同时,松子脱壳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了人工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整个松子加工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梅河口市的利食品有限公司还新建的数字化车间,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采用的低温烘焙技术,能最大程度保留松子的营养成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从40年前农民用小锤子手工破壳,到如今全程电脑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梅河口松子加工实现了从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化智慧工厂的转型升级。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松子加工产业有望进一步创新,在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同时,挖掘更多潜在的深加工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