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志刚
4月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漫山遍野的梨花如云似雪。在延边和龙市、龙井市等主要梨产区,一年一度的“延边梨花节”拉开帷幕。这场以花为媒、以果为魂的春日盛会,不仅吸引着八方游客踏春赏花,更将延边冻梨这一东北传统美食推至聚光灯下。
延边地处长白山腹地,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是我国优质梨的核心产区之一。每年4月中下旬,延边近百万亩梨园进入盛花期,其中以苹果梨、南果梨等耐寒品种为主。这些梨树不仅承载着春日的美景,更是制作冻梨的核心原料来源。
龙井市地处北纬42°的黄金种植带,年均气温5.8℃、长达160天的无霜期,赋予当地苹果梨最适宜的成长环境。全市梨树种植面积达4.2万亩,其中百年以上古梨树超300棵,最年长者已守护这片土地127年。
据龙井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当地冻梨原料果年产量约5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8%,其中“龙井冻梨”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突破1.2亿元。据介绍,延边冻梨的独特口感,靠的是“两季之功”——春天的梨花决定了梨的品质、冬天的严寒成就了冻梨的甜糯。延边冻梨的制作需选用晚熟梨种,经秋季采摘后,在零下20℃的自然环境中反复“缓冻”,让梨肉中的水分凝成细密冰晶,糖分充分浓缩,最终形成黝黑表皮、琥珀色果肉、入口即化的独特风味。
春天的梨花品质直接决定冬季冻梨的口感。在梨花节非遗展区,吉林省级非遗“龙井冻梨制作技艺”传承人李美兰向记者介绍:“我们只选树龄30年以上的老梨树果实,经秋霜‘打过’后的梨糖度达14%以上,再经三冻三化的‘冷炼’工艺,才能成就冻梨的绵密甘甜。”
在龙井工业集中区的现代化冻梨加工厂,传统智慧与科技正深度融合。流水线上,梨果经光谱
分选机精准测定糖度,真空锁鲜包装让冻梨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而地窖深处,仍保留着数十个传统松木窖藏柜,柜内恒温、恒湿环境,并延用了传统工艺。“机器冻梨效率高,但老窖藏的冻梨多了一层木香,这是顾客们肯花3倍价钱预订的秘密。”该厂长介绍说。
“过去游客春天看花,冬天吃梨,现在春天就能把冻梨带回家。”延边州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依托梨花节,当地推出“春订冻梨”预售模式,游客在梨园赏花时扫码下单,冬季梨果成熟后直接冷链配送到家。这种“花期预售+冻梨定制”的产销模式,已带动周边2000余户果农增收。
与此同时,延边冻梨产业链不断延伸。在龙井工业园区的冻梨深加工车间,一颗颗冻梨经过解冻、去核、打浆后,变身梨膏、梨酒、梨冻干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冻梨是延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缩影,延边通过“梨花节+冻梨产业”的文旅农融合模式,实现了从单一赏花经济到全产业链发展的跨越。未来,延边将进一步挖掘冻梨文化,比如开发冻梨制作体验游、冻梨主题民宿,让传统技艺真正“活”在当下。
梨花纷飞中,延边人正书写着“一朵花”与“一颗梨”的共生故事。本届梨花节将持续至5月初,期间还将举办冻梨品鉴大赛、梨园摄影展等系列活动。
《中国食品报》(2025年04月15日08版)